普通话助农——河外计算机学院前往张掖村开展“暑期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
作者: | 来源: | 发布时间:2025-09-01 15:49:48 | 访问量:14 |
---|
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,语言是连接外界的重要桥梁。为帮助元氏县马村镇张掖村村民打破沟通壁垒,我们开展了一场接地气的“推普专项社会实践活动”,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沟通“破局”,现在就带大家回顾这段温暖又充实的旅程!
活动前期,我们深入张掖村调研,发现村民在销售农副产品、外出务工、子女教育等场景中,常因方言面临交流难题。结合这一需求,我们立刻调整方案,把“农贸交易”“问路指路”“紧急求助”等高频场景作为教学核心,确保课程“实用、易懂、好用”。同时,我们精心制作了“常用语”宣传挂图,将村民日常所需的表达一网打尽,为后续教学做好充足准备。
同时,我们精心制作了“常用语”宣传挂图,将村民日常所需的表达一网打尽,为后续教学做好充足准备。
走进村里,我们的推普课堂热闹开课!采用“方言+普通话”双语对照模式,从“您好”“谢谢”等基础礼貌用语,到“请问这个多少钱”“便宜点吧”的农贸交易话术,再到“去医院怎么走”“我需要帮助”的应急表达,逐字逐句教村民发音。
光说不练可不行!我们还组织了情景模拟环节,让村民扮演“集市摊主与顾客”“车站问路者与指引人”“医院患者与挂号员”,在真实的互动场景中大胆开口。现场笑声不断,原本害羞不敢说的村民,也渐渐主动参与,沟通热情越来越高。
课程结束后,我们将“常用语”宣传挂图发放到村民手中,还在村公告栏、小卖部门口、文化广场等人员密集区张贴大幅挂图,方便村民随时看、随时学。值得一提的是,挂图里不仅有日常用语,还加入了“施肥”“播种”“收割”等农事专用词,以及“我不舒服”“请打电话给我家人”等急救表达,真正做到贴合村民生活。
村民的普通话学习态度彻底转变,从最初“不敢说、不好意思说”,变成了“愿意说、抢着说”,和外界沟通的心理门槛大大降低。
团队成员在克服初期语言障碍的过程中,应变能力、组织能力和沟通技巧得到显著提升,也更懂如何站在村民角度解决问题。
我们深刻感受到,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是简单的“教说话”,更是促进地区发展、增进村民福祉、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。这段实践经历,也让我们心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。
推普助农,我们步履不停。未来,我们会继续把实用的语言知识带到更多乡村,用语言搭建桥梁,让更多村民在与外界的顺畅沟通中,拥抱更广阔的发展机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