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研喜报||跨专业考研,圆梦双一流211高校,学长谈考研上岸秘籍……
作者: | 来源: | 发布时间:2025-04-18 08:50:51 | 访问量:30 |
---|
在激烈的竞争中,计算机学院2021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苏克强同学凭借不懈的努力,成功被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录取。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宝贵考研经验……
校园经历:
大一:
参加无人机社团
多次参加学院篮球比赛
参加学院的演讲比赛
考取普通话证书
参加社会实践活动
在假期参加交通协警工作
大二:
专注学习确认自己的发展方向
课下自学剪辑
自学编程、数据分析课程
掌握基本的办公工具
大三:
成功评选上入党积极分子
考研过程:
初期:迷茫与选择——为什么跨考?如何下定决心?
我本科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,但经过几年的学习,发现自己对编程并不热衷,在导员和专业课老师与我们谈论未来,学长给我传授经验,我觉得要做出改变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。我发现我对科考调查能源勘探有着浓厚兴趣,然而,跨考意味着要从零开始学习全新的知识体系,尤其是数学二(高数+线代)和专业课,而我的英语极差,数学学习深度也远达不到要求,可以说是“地狱级难度”。
但最终让我下定决心的,是兴趣+职业规划。我查阅了大量资料,发现资源与环境领域未来在碳中和、智慧城市等方面有广阔前景,而计算机背景反而可能成为交叉学科的优势。于是,我告诉自己:“既然决定了,就拼一把,大不了重头再来!”
关键决策点
选校与专业:
结合自身情况,选择了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资源与环境专硕(考数二英二,专业课相对友好)。
制定初步计划:
1月开始备考,先攻数学和英语,专业课暑假再启动。
备考中期:在家VS在校——零基础如何“硬啃”数二和英语?
在家备考(1-5月):打基础,和“遗忘”作斗争
数学二:
重新学高数:从同济教材+武忠祥零基础班开始,每天3小时,一章节一章节啃,课后做《汤家凤1800》基础篇。
英语二:
单词地狱:用考研英语闪过+墨墨背单词,每天50个,反复刷,但依然忘得比记得快。
长难句:
跟田静老师的每日一句,硬着头皮分析句子结构。
在校备考(6-9月):效率飙升,但心态反复崩
回校后,合理规划时间学校的课程和备考做好平衡,找空教室,挤时间,学习效率明显提升,但压力也更大:
数学强化:
跟武忠祥高数+姜晓千线代强化班,刷《李永乐660题》,正确率终于从30%提到60%。
英语阅读:
开始做英语二真题,每篇阅读精翻,但一开始5错4是常态,只能咬牙坚持。
专业课启动:
每天2小时看书,整理思维导图,但跨专业理解起来很吃力,只能去B站找相关视频辅助理解。
最难熬的时刻,8月做了一套数学真题,做了一半做不下去了,差点崩溃。女友说:“现在错得多,考试才能错得少。”有人陪伴一起学习能很大程度上调节改善情绪,于是继续死磕。
冲刺阶段(10-12月):拼命补短板,绝地反击
最后三个月,我意识到必须抓重点,不能再“均匀发力”
数学
真题反复刷:
近10年真题刷3遍,整理错题本,发现常考题型(如二重积分、微分方程)。
模拟卷限时训练:
李林6+4套卷,严格3小时模拟,分数从60+慢慢提到80+。
英语
作文救命:
背石雷鹏模板,确保大作文能写够字数。
阅读技巧:
跟颉斌斌,终于摸清出题套路,正确率提到60%。
专业课
狂背重点:
根据真题划重点,整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,每天早晚各背1小时。
政治
速成策略:
11月才开始,刷肖秀荣1000题+背肖四,大题全靠最后一周突击。
考前最后一周
数学每天一套卷保持手感,英语每天写一篇作文练字,专业课反复背核心概念。
心态上不断暗示自己:“哪怕英语只能考40分,其他科目拼了命也要补上!”
信念战胜了零基础!
初试成绩:
总分330(数学99,英语47,专业课129)
虽然英语依然很差,但数学和专业课弥补了短板,最终成功上岸!
1. “零基础”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开始——我的数学和英语也是从负基础起步,但只要每天进步一点,量变会引发质变。
2. 我真心希望帮备考的同学避坑,线代找个适合自己的老师一直学下去不要频繁换老师,多刷题才是王道看课也是辅助,线代就是拼熟练度。政治要多理解光背肖老师的肖四是不够的,今年的题就是例子拼命背的肖四考试上用不上。
3. 跨考反而是优势——计算机背景让我在资源与环境的数据建模、GIS应用等方向比纯环境考生更有竞争力。
4. 心态决定上限:备考期间无数次想放弃,但最终支撑我的是那句:“既然有人能考上,为什么不能是我?”冲刺阶段压力非常大,健康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,及时调节情绪,适当运动,听音乐,打游戏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,心情很大程度上能决定效率。
“考研不是比谁聪明,而是比谁更能坚持。”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同样跨考的你一点勇气!